現代物流高質量發展之一——冷鏈物流開啟新征程
導語:2022年10月16日,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加快發展物聯網,建設高效順暢的流通體系,降低物流成本。
本系列將著眼于現代物流體系,陸續從冷鏈物流、物流園區、綠色物流、倉儲物流、電子商務與物流、物流基礎設施、物流交通樞紐、物流技術、區域物流等各方面政策進行解讀。
2021年12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明確了頂層設計和系統指引。本文從冷鏈物流的主要內容、發展現狀和下一步發展目標等方面進行闡述。
冷鏈物流的主要內容
冷鏈物流是利用溫控、保鮮等技術工藝和冷庫、冷藏車、冷藏箱等設施設備,確保冷鏈產品在初加工、儲存、運輸、流通加工、銷售、配送等全過程始終處于規定溫度環境下的專業物流。推動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是減少農產品產后損失和食品流通浪費,擴大高品質市場供給,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是支撐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促進農業轉型和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是滿足城鄉居民個性化、品質化、差異化消費需求,推動消費升級和培育新增長點,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和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重要途徑;是健全“從農田到餐桌、從枝頭到舌尖”的生鮮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提高醫藥產品物流全過程品質管控能力,支撐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和建設健康中國的重要保障。
我國冷鏈物流產業鏈上游主要是冷鏈基礎設施,包括冷藏庫、冷藏集裝箱、速凍設備、冷庫冷柜設備、制冷壓縮機等等;中游則是冷鏈物流服務,可分解為倉儲、運輸、配送等環節,且每個環節都涌現出一些特色代表企業,我國冷鏈物流服務商中一共有倉儲型、運輸型、城市配送型、綜合型、供應鏈型、電商型和平臺型七種模式;下游方面,冷鏈物流的需求側主要包括食品生鮮如蔬菜、水果;肉、禽、蛋、水產品;花卉產品以及醫療藥品等領域。
冷鏈物流發展現狀與目標
據中物聯冷鏈委、中商產業研究院等公開數據顯示,2015—2019年國內冷鏈物流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7%,2019年冷鏈物流行業的市場規模達到339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達17.50%,2020年整體市場規模實現近年來最大幅度擴張,產值超4000億元,2021年我國冷鏈物流市場達到9.2%的增速,市場規模達到4184億元。考慮到未來增長勢頭不減,按此增速測算,到2025年我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將進一步躍升達到約8970億元。
2021年12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規劃》結合我國國情和冷鏈產品生產、流通、消費實際,聚焦制約冷鏈物流發展的突出瓶頸和痛點難點卡點,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暢通通道運行網絡,提升技術裝備水平,健全監管保障機制,加快建立暢通高效、安全綠色、智慧便捷、保障有力的現代冷鏈物流體系,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其中明確到2025年,初步形成銜接產地銷地、覆蓋城市鄉村、聯通國內國際的冷鏈物流網絡,基本建成符合我國國情和產業結構特點、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冷鏈物流體系。布局建設100個左右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基本建成以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為核心、產銷冷鏈集配中心和兩端冷鏈物流設施為支撐的三級冷鏈物流節點設施網絡。冷鏈物流規模化組織效率大幅提升,技術裝備水平和標準化、智慧化、綠色化水平明顯提高,成本水平顯著降低,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綜合性龍頭企業。農產品產后損失和食品流通浪費顯著減少。基本建立“政府監管、企業自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的監管機制。
我國冷鏈物流將打造“三級節點、兩大系統、一體化網絡”融合聯動的“321”冷鏈物流運行體系、構建冷鏈物流骨干通道、健全冷鏈物流服務體系、完善冷鏈物流監管體系、強化冷鏈物流支撐體系;部署七方面重點任務,即夯實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基礎、提高冷鏈運輸服務質量、完善銷地冷鏈物流網絡、優化冷鏈物流全品類服務、推進冷鏈物流全流程創新、強化冷鏈物流全方位支撐、加強冷鏈物流全鏈條監管。
冷鏈物流目前存在的問題
從地域分布看,冷鏈設施和企業“東多西少”分布不均。我國的冷鏈硬件設施依然缺乏,設備分布不均,冷鏈基礎設施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帶和一線發達城市;然而,承擔了全國大部分生鮮農產品批發交易的中西部地區卻冷鏈資源匱乏,發展相對滯后。一是城市人均冷庫容量偏小,低于發達國家水平,國內冷庫建設規模仍有較大的成長空間,人均冷鏈資源水平還有待改善。二是冷庫容量地域分布不均。三是冷庫企業分布不均。
從產業鏈布局看,配套設施少、信息化水平低或引發“斷鏈”風險。我國冷鏈物流前段后端設施相對而言不夠完善,使得大多數生鮮商品在運輸過程中得不到規范的保溫、保濕、冷藏,加大了流通損耗,也加大了從農戶到消費者的價格、品質不穩定因素。一是冷藏車等配套設施保有量少。我國冷藏車保有量約21.47萬輛,技術水平亦偏低。二是冷藏運輸率低。目前果蔬、肉類、水產品冷藏運輸率分別僅有15%、57%、69%。三是“斷鏈”時有發生。據估算,我國每年因冷鏈“斷鏈”造成約1200萬噸水果、1.3億噸蔬菜的浪費,經濟損失超千億元,加大了糧食安全的風險。四是信息化支撐力度偏弱。目前,冷鏈物流信息化程度較低,從產地到消費者無法及時獲取到匹配的鏈條信息,導致產需不對等,目前,僅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廣東等逾十個省市可以實施冷鏈食品追溯,因此信息化支撐冷鏈物流發展未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從冷鏈企業競爭力看,市場集中度不高。一是我國冷鏈市場集中度僅為美國的1/4。二是現存續的冷鏈企業中中小型企業數量占比高達99.28%,冷鏈物流行業仍面臨散、小、雜的特點。三是冷鏈專業人才供需缺口巨大,創新研發乏力,目前全國開設“冷鏈物流技術與管理專業”的院校僅有10所,68.97%的企業反映難以招聘到合適的冷鏈物流人才,具備全鏈設計能力的專業人才更是匱乏。
促進冷鏈物流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加強頂層設計,形成全國一盤棋。一是建立冷鏈物流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各地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分管領導牽頭,商務、發展改革、農業農村、市場監管、交通運輸等相關部門組成,冷鏈協會和企業具體實施的工作推動機制。二是充分發揮政府在規劃建設中的引領作用。加強與上級農業部門、財政部門的溝通協調,積極爭取上級政策支持。結合土地管理政策,合理安排現代物流業載體建設項目,鼓勵通過既有資源改造提升物流用地供給能力,支持新建項目并線規劃、綜合開發、立體開發。三是形成全國統一的冷鏈物流信息平臺。在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方面實現新的更大的突破,加強對生鮮農產品供給、生鮮農產品需求以冷鏈物流布局等諸多信息和數據的收集、整理與分析,進而為生鮮等冷鏈物流運輸、配送等提供全面信息服務。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統籌優化布局。一是推動冷鏈物流建設納入新基建理念。全力支持科創型企業立足冷鏈基建領域,引導各級政府在政策、資金、土地、人才等方面的傾斜力度,大力支持行業企業加大對應用車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技術的創新應用,讓冷鏈物流充分融入智慧城市、鄉村振興建設之中。二是加快關鍵性冷鏈物流基礎性建設。大力推進關鍵冷鏈設備設施新建及升級改造,給予企業專項資金補貼支持,如撥款購買冷藏車輛和冷藏設備、搭建現代化冷庫。特別是加快農村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既有利于解決好這“最先一公里”的問題,降低產品損耗,保障新鮮品質。三是重點加強加工配送中心建設。以加工配送中心為核心,向冷凍冷藏供應鏈的上游延伸,使賣場、連鎖超市、便利店等下游節點與供應鏈上游的溝通更加順暢,使商品采購供應更有保障,有效防止供應鏈斷鏈。
健全法規標準,強化全鏈條監管。一是建立健全冷鏈系統技術標準。如冷鏈能耗與效率標準、冷鏈最佳作業操作標準、冷運食品衛生安全標準、冷庫環境溫度與冷藏運輸溫度控制標準等,保障冷鏈物流行業規范經營有據可依。二是建立健全檢查與監督機制。參考國家與地方“分級管理、相互合作”的管理模式,發揮現有國家和部門相關檢測機構的作用,補充完善檢測項目和內容,并鼓勵在大型超市、批發市場建立相應的檢測平臺,為農產品物流提供快速檢測服務。
加強創新驅動,激發市場活力。一是建立冷鏈“產學研”的促進中心。強化科技支撐,成立由政府主導、科研院所支持、企業提出需求的“產學研”的促進中心,重點解決冷鏈領域前沿科技成果的應用與轉化。二是對冷鏈物流技術和設備進行創新與研發。加強對冷卻冷凍、冷藏和信息化管理等冷鏈物流技術和設備的創新與研發。三是加強冷鏈物流發展模式創新。鼓勵各冷鏈物流企業之間建立戰略合作關系,促進冷鏈物流資源、設施、設備、人才等諸多資源的共建、共用、共享,進而在冷鏈物流“任務分配”方面更具有科學性,能夠最大限度降低經營成本,激活冷鏈企業迸發市場活力。
下一步發展方向
未來,冷鏈物流將朝著以下方向發展:一是加速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冷庫、冷藏車等設施的普及率。二是拓展業務范圍,未來,冷鏈物流將向更多領域拓展,如電子產品、生物制品等行業,以滿足市場需求。三是將逐步擴大規模,實現規模化經營,提高行業集中度。四是提升技術水平,冷鏈物流企業將加強信息化建設,大力推進物流標準化和流程優化,提高配送效率和服務質量。
預計隨著我國經濟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消費需求不斷升級、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食品安全意識不斷提高,這一系列因素都將會促進我國冷鏈物流行業不斷發展。隨著京津冀一體化、大灣區建設和海南等更多自貿區的開放,區域升級必將會在冷鏈基礎設施建設、冷鏈企業發展模式等方面產生更多的新機遇。
冷鏈物流相關政策
2022年5月,財政部、商務部印發《關于支持加快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 進一步促進冷鏈物流發展的通知》
《通知》提出通過2年時間,推動農產品冷鏈流通基礎設施更加完善,重要集散地和銷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加工配送中心及零售終端冷鏈流通能力顯著提升,調節農產品跨季節供需、支撐農產品跨區域冷鏈流通的能力和效率繼續增強,為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提供堅實基礎。
《通知》支持內容包括通過中央財政服務業發展資金引導有關省統籌推進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抓住集散地和銷地兩個關鍵節點,進一步聚焦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和現代化水平。引導支持的主要方向如下:
一是增強農產品批發市場冷鏈流通能力。在集散地、銷地支持農產品批發市場冷鏈流通基礎設施改造升級,鼓勵建設公共冷庫、中央廚房等設施,加快綠色、高效、低碳冷藏設施應用,完善物流集散、加工配送、質量安全等功能,增強流通主渠道冷鏈服務能力。
二是提高冷鏈物流重點干支線配送效率。在銷地支持農產品流通企業、冷鏈物流企業等改擴建冷鏈集配中心和低溫配送中心,集成流通加工、區域分撥、城市配送等功能,提高冷鏈干線與支線銜接效率。
三是完善農產品零售終端冷鏈環境。在城市供應鏈末端支持連鎖商超、農貿市場、菜市場、生鮮電商等流通企業完善終端冷鏈物流設施,進一步增強冷藏保鮮等便民惠民服務能力。推動建設改造前置倉等末端冷鏈配送站點,鼓勵配備移動冷庫(冷箱)等產品,提高冷鏈物流終端配送效率。
2022年2月,供銷總社發布《全國供銷合作社“十四五”公共型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專項規劃》
《規劃》明確,“十四五”期間,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將建成600個縣域產地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100個農產品冷鏈物流樞紐基地、200個城市銷地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
《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將構建以骨干網、省域網、區域網與信息平臺為主架構的供銷合作社公共型農產品冷鏈物流服務網絡。到2025年,全系統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服務能力顯著增強、行業影響力明顯提升,在國家冷鏈物流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到2035年,實現供銷合作社公共型農產品冷鏈物流服務網絡更加完善,基礎設施、服務能力、科技水平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在我國農產品流通中發揮主力軍作用,有效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貢獻更大力量。
2022年9月,廣東省政府辦公廳發布《廣東省推進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
《方案》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符合我省產業結構特點、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冷鏈物流體系,區域冷鏈物流綜合實力穩居全國前列。
廣東將加快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和冷鏈裝備提升,冷庫庫容規模和冷藏車保有量年均增長10%以上,并大幅提升專業化冷鏈服務質量。此外,廣東將加快建設申報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力爭實現4—5個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納入國家年度建設名單;建成全省冷鏈物流追溯監管平臺,實現重點環節、重點領域全覆蓋。
重點任務方面,方案提出,廣東將構建現代冷鏈物流設施網絡、夯實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基礎、提高冷鏈運輸服務質量、完善銷地冷鏈物流網絡、優化重點品類冷鏈物流服務、推進冷鏈物流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大力培育冷鏈物流骨干企業、加強冷鏈物流標準化建設、加強冷鏈物流全鏈條監管等。
其中,在構建“7+N+X”冷鏈物流設施網絡方面,廣東將圍繞7個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依托廣東供銷公共型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骨干網以及具備條件的冷鏈物流設施,規劃布局若干省級產銷冷鏈集配中心和兩端冷鏈物流設施。
2022年9月,湖南省政府印發《湖南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行動方案(2022—2025年)》
《方案》提出,到2025年,基本構建起以長株潭地區為核心區塊,以湘南、洞庭湖、大湘西地區為區域中心,以多個特色基地為重要節點,布局合理、結構優化、運行高效、管理規范的現代冷鏈物流體系。
《方案》提出,建設若干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對接西部陸海新通道戰略、RCEP等,推動懷化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提質升級,加快懷化國際陸港鐵路冷鏈物流園建設,支持懷化開行東盟國際冷鏈班列,打造冷鏈物流區域中心。依托長沙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支持長沙申建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統籌長株潭地區冷鏈物流重點項目建設,構建銜接緊密、往返互動的區域性冷鏈流通網絡。
《方案》提出,依托龍頭企業、縣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和專業合作社,在田間地頭建設一批具備保鮮、預冷等功能的小型、移動冷鏈倉儲設施,加快推進分級包裝設施建設,發展設施巡回租賃、“移動冷庫+集配中心(物流園區)”等模式;引導城市商業街區、商圈、農貿市場共建共享小型公共冷庫,加大城市冷鏈前置倉等“最后一公里”設施設備建設力度,鼓勵移動冷庫、智慧冷鏈自動售賣機、冷鏈自提柜等在城市末端配送領域廣泛應用,擴大城市冷鏈網絡覆蓋范圍。
《方案》提出,依托京港澳、二廣、包茂、長張、杭瑞、滬昆、泉南七條高速公路交通干線,構建“三縱四橫”冷鏈物流骨干通道,聯通冷鏈物流重要節點。
編輯整理 張婷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